首页 > 财商 > 正文

诺奖得主Semenza教授到访上海细胞治疗集团:以HIF科学之光,照见细胞治疗转化新路径

2025-11-20 13:54:00 来源:上海细胞治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2025年11月19日 美通社 -- 2025117日,上海细胞治疗集团迎来一位重量级访客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Gregg L. Semenza教授。这位解码细胞如何感知氧气的科学巨匠,以一场跨越基础研究前沿与临床转化实践的深度对话,为细胞治疗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思想动能。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里程碑式人物,Semenza教授的核心贡献在于发现了缺氧诱导因子1HIF-1),并阐明其调控细胞适应低氧环境的分子机制。这一发现不仅揭开了高原反应为何发生肿瘤如何在缺氧微环境中存活等基础科学谜题,更直接为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免疫治疗增效等临床研究提供了核心理论支撑肿瘤微环境中异常激活的HIF通路,正是免疫细胞功能受抑、肿瘤耐药的关键诱因之一,这与上海细胞治疗集团深耕的肿瘤免疫治疗方向高度契合。

学术共鸣:从HIF基础研究到科学华盖的理念同频

访问首站,Semenza教授在上海大学医学院带来题为《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in Physiology and Medicine》的专题讲座,用通俗语言解析HIF通路的研究历程:我们从红细胞生成的调控机制入手,最终发现HIF-1就像分子开关,在缺氧时启动上百个基因表达,既保障正常细胞存活,也可能成为肿瘤进展的帮凶他特别提到,近年来HIF通路与免疫治疗的交叉研究已成为热点,调控肿瘤微环境中的HIF活性,可能让免疫细胞重新苏醒,这是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


讲座后,在上海细胞治疗集团新药创制BG首席科学家郭传鑫博士、上海白泽医学检验所副所长刘祥箴博士陪同下,Semenza教授实地考察了集团综合细胞库、细胞药物研发平台及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当看到自己此前曾经为集团乘黄计划(聚焦年轻细胞存储与转化的创新项目)亲笔题写的寄语时,教授不禁感慨:基础研究的价值,就在于为临床转化提供源头活水,你们的布局让我看到了这种可能性。


在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郭传鑫博士分享的吴孟超院士名言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让Semenza教授产生强烈共鸣:我研究HIF通路四十年,从实验室的基础发现到临床应用的探索,正是在搭建这样一片科学华盖。你们将吴院士的临床情怀与基础研究结合,这种模式非常宝贵。


智者同行,“存以药用”药品级“细胞芯片”战略获得诺奖得主认同

实地考察中,集团的细胞存储质量体系、创新药物研发管线让Semenza教授印象深刻。在综合细胞库,了解了集团独创的程序降温+超声植冰技术该技术可将细胞置核温度精准控制在-10℃,复苏后活性稳定保持在90%以上,远超行业70%的平均水平。当得知集团已为27位诺贝尔奖得主提供细胞存储服务时,教授当场决定:我愿意成为第28位,将我的免疫细胞存放在这里。”Semenza教授在细胞存储流程完成后表示,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的质量控制标准、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的理念,让我愿意将这份科学样本托付给他们。


理念共鸣:以基础研究为根,结临床转化之果

随后,上海细胞治疗集团董事长兼CEO钱其军教授、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共同创始人兼COO孙艳与Semenza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钱其军教授表示:“Semenza教授的HIF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肿瘤微环境的金钥匙,集团正在研发的细胞治疗药物,已尝试通过调控HIF通路增强疗效,期待未来能开展联合研究。

Semenza教授对此表示认同:中国在细胞治疗领域的临床转化速度令人瞩目,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将基础科学研究与临床治疗紧密结合,尤其在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与细胞药物开发方面的系统性布局令人印象深刻。“Semenza教授评价道,“‘让细胞改变生命的长度和丰度的使命,与我们研究HIF的初衷理解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机制不谋而合。


此次访问不仅是一场科学对话,更彰显了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融合的重要价值。当诺奖级的基础研究智慧,遇上深耕临床转化的产业力量,或许将为细胞治疗领域开辟全新赛道。